查看原文
其他

听於可训教授讲人对自然的态度 | 武大战疫视频公开课⑤

武汉大学 2020-08-29




新冠肺炎来袭
我们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求学时光也迎来了一门特殊的课程《珞珈开讲:武汉大学战疫公开课》
在这门课里你将听到关于疫情的专业解读关于科学战疫的理性声音
一课一识,一期一会接下来,来聆听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於可训带来的第五期课程





於可训,1947年3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江文艺评论》主编。著有《於可训文集》10卷,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从现代文学的自然观看人对自然的态度



1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常说,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孕育了人的生命,养育了人,赋予人以自然的本性。这是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人的生长发育和人组成的社会要发展进步,又要不断向自然索取,不断改变自然的形态,把自然变成自己改造和利用的对象,由母体变成对象物。在这个过程中,人必然要与自然发生矛盾。人是不可能最终征服自然的,自然也不会轻易毁灭人类。这就要求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城市社会,把人与自然隔离开来,人们渐渐失去了直接亲近自然的机会,也渐渐地失去了对自然的想像力。而另一方面,现代人并没有完全放弃自然的理想。这种理想,不但见之于生活追求、社会设计,同时也见之于精神文化创造,尤其是最富创造力的文学艺术。


2


现代文学的自然观,主要有几种形态


中国社会从古典向现代发生转变之后,自然对于现代文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现代文学自然观的三种表现形态:


1、以自然为人性的本来状态2、以自然为人类生存的家园3、以自然为审美观照的对象


3


现代文学三种形态的自然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保持人性的自然状态,远离消费主义和享乐文化的污染

2、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系3、以自然为最高审美境界,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诗意地栖居


4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系”


自然对于人的意义,不仅是供给生存资料和生活资资料,同时也是人的自然本性赖以生长发育的处所。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到的鄂温克人的纯朴天性,就是他们生存其中的大自然孕育的结果。许多现代作家也乐于让他们笔下的人物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挥洒各自的天性。因此,善待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是涵养人的自然本性,保持人性纯真本色的重要生存理念和生活观念。




● “风暴之眼”,首部战“疫”全景纪录片

● 这首歌,唱暖了珞珈山

● 武大校友总会倡议:我为海外校友捐口罩!

● 樱?雪?

● 守护力,正青春

● 一封珈书 | 武汉,我想你了!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视频来源:於可训 朴婕

文字:於可训 赵路华

编辑:王怡凯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